随着乒乓球的变化,以盖亭、塞弗为代表的凶狠派可能要渐渐地退出乒乓舞台了。凶狠派打球不讲道理,球一出台就抢先上手,猛拉猛冲,牺牲稳定性,而求得突然性、旋转及速度。这种打法90年代初崛起,近几年已经不太行了,球变大之后,速度变慢,旋转性下降,凶狠派胜人一筹的绝招不行了,进攻的威胁也更小了。像盖亭和塞弗如果正手拉不死对手,那真不知他们用什么去赢球了。
大球的另一受害者便是直拍选手。直拍尤其是直拍正胶选手,向来讲究前三板,以快制胜,不跟横拍打相持球。具体地说,刘国梁的发球如果旋转变弱,肯定影响他的进攻,除此之外,刘国梁的小球也受影响——球变大之后便不容易控制。以后刘国梁可能要苦练自己的相持球和反手技术了。
球变大也可能加快金泽洙的退役步伐。金译洙是靠正手大力弧圈和快速的步法来赢球的,这种打法极耗体力。球变大后,金泽洙正手弧圈力量相应减少,本来两板可拉死对手的球可能要四五板了,这匹“韩国老狼”能够连续拉多少场球呢?难到要年近三十的金泽洙再加强步法和耐力的训练?
得益者自然是削球手了。乒乓球的变大,可能给削球带来另一个高峰期,球速变慢,便给了削球手充足的时间来调整站位,变化旋转。随着进攻选手弧圈球速度、力量的减弱,削球选手也不会像以前一样狼狈了,前后拼命奔跑。
现在这批运动员都是从小就用38mm的球进行训练和比赛,突然改用大球,技术水平可能会下降。特别像刘国梁、金泽洙等直拍进攻选手需要更长时间来改进自己的某些技术。估计,改用大球之后,国际乒联期待精彩的时间要比预计的要长。
“大球”议案在大马获得通过时,运动员当中似乎并没有强烈反应。据国际乒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贝尔热雷介绍,早在去年12月份的国际乒联执委会上他就报告说,运动员并不确定40毫米球是否有利。然面,据有关部门调查,其实有75%的高水平运动员不赞成乒乓球变大。
瑞典乒乓球名将瓦尔德内尔就对国际乒联的“大球”改革持保留态度。他说,国际乒联匆忙推出40毫米“大球”,用意是好的,但对乒乓球运动发展有利有弊现在很难定论。
瓦尔德内尔说,“大球改革”应在六七个比赛试用之后才可以出笼,“我认为开始‘大球改革’的最佳时间是2001年。”今年9月举行的奥运会仍将使用38毫米小球。但到了10月在中国举行的男子世界杯乒乓球赛时,就将开始使用“大球”——也就是说,像瓦尔德内尔那样的高手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适应“大球”,对于特别讲究手感的乒乓球选手来说,这无疑是致命的。
瓦尔德内尔说:“我说出了大多数运动员的心里话。我为乒乓球运动前途担忧。”他的担忧不无道理,尤其对这位已经34岁的老将而言,在他即将告别自己从事了半辈子的事业之际,却不得不重新适应,这确实令人难以接受。
孔令辉也站在老瓦一边。去年1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庞斯德杯乒乓球赛,曾经试用了大球。孔令辉虽然以2比1战胜了自己的“克星”老瓦,但他并不喜欢大球,他说:“球变大了,速度和旋转减弱,使进攻和防守都比较困难。对于进攻型选手来说,大球的弹性差了,容易造成防守下网。大球改革虽然让比赛多了些精彩场面,但选手的无谓失误也特别多,因此大家都觉得打大球的感觉不太好。”
刘国梁倒是显得无所谓,尽管使用40毫米球对直板快攻的影响比其他类型选手要大,但他说:“这种改革不像对胶皮的限制,大家一起使用大球,总的来说,应该是公平的。”